大宗商品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大宗商品供求和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高度相关性。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能源、矿产、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往往能够预示经济运行的...
大宗商品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大宗商品供求和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高度相关性。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能源、矿产、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往往能够预示经济运行的脉动,反映宏观经济的趋势性变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为102.3%,虽较上月略有回落,但与二季度均值相比上升约1个百分点。据商务部监测,7月最后一周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为179点,较上月底上涨4.6%。这意味着上游企业信心逐步回暖,下游企业需求持续恢复,供需双侧联动上扬,中国经济稳中向好。
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科学判断,并对下半年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一批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激发了经营主体活力,这种信心和活力也传递到大宗商品市场,在能源、矿产、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农产品等重点产品生产、销售等指标上有了明显反映。
供给方面,主要大宗商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对后市预期乐观,生产供应热情升高。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制约大宗商品生产流通的不稳定因素逐渐消退,供应链快速修复,宏观经济成为影响大宗商品生产和供应的关键变量。年初以来,国内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恢复态势,叠加稳增长政策预期增强,各行业市场信心持续恢复。受此影响,大宗商品生产和流通企业积极情绪不断积累,上半年原煤、成品油、粗钢、10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9%、17.3%、1.7%和10.8%。重点企业供应热情回升,反映出其对下游需求的乐观态度。
需求方面,大宗商品贸易商和制造业企业受消费复苏和利润增长影响,订货积极性提升。一是下游消费需求稳步恢复,汽车、家电等大件消费快速增长带动上游原材料需求增长。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其中基建投资增长10.7%,有力带动了钢材、水泥等商品需求。三是制造业企业利润明显恢复。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上半年利润均增长10%以上。下游制造业利润增长增强了相关企业投资扩产的信心,带动大宗商品需求回暖。
在供需两旺的市场形势下,重点商品价格朝着有利于经济平衡的方向调整。近几年,受新冠疫情、俄乌局势等重大事件影响,主要大宗商品价格经历大起大落。年初以来,主要大宗商品生产向常态回归,需求持续恢复,市场逐步再平衡。从重点商品看,煤炭市场产业利润向下游转移,上下游利润更加均衡;钢材价格、生猪价格在经历一段时期低迷后近期也明显反弹,将带动企业利润回升。
展望后市,尽管短期价格波动在所难免,但供求稳步恢复已成大势。推动大宗商品市场更好服务于宏观经济运行,仍然需要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一方面,要着眼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持续推动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联动发展,进一步完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完善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畅通商品市场循环;另一方面,企业要把握宏观经济大势,以稳为主,稳中求胜,合理安排生产经营节奏,用好期货、保险等风险管理工具,防范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