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强、活力旺“双节”假期我国多项经济数据实现增长

栏目:热点资讯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23-10-08 05:26 阅读量:12291   

:刚刚过去的这个假期,中秋与国庆相逢,再叠加亚运热潮,文旅消费市场火热,不少经济数据都实现增长,甚至创新高,从中也可以充分感受到中国市场的蓬勃活力,接下来就来一...

:刚刚过去的这个假期,中秋与国庆相逢,再叠加亚运热潮,文旅消费市场火热,不少经济数据都实现增长,甚至创新高,从中也可以充分感受到中国市场的蓬勃活力,接下来就来一一盘点。首先来看交通方面。

韧性强、活力旺“双节”假期我国多项经济数据实现增长

中秋国庆假期全国交通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中秋国庆假期,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2.04亿人次,日均2.75亿人次,比2022年同期日均增长68.1%。

今年假期,全国铁路日均发送旅客1763.6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日均增长158%,其中,9月29日发送旅客2009.8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假期全国铁路短途客流占比达到了61%,中长途客流占比为39%。

北京南站客运车间党支部书记 张晓:客流呈现出行范围广、高峰时间长、日均客流大等特点,我们精准实施“一日一图”,为重点旅客免费提供进站、候车、乘车、到站等全流程的“一帮到底”爱心服务。

公路方面,全国高速公路保持高位运行。随着公路网将城市和乡村、景区与城镇、边疆与内地紧密连接,公路出行凸显“自驾游,行程长”特征。特别是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高速公路流量同比增幅均超过200%。

民航方面,全国民航日均运输旅客213.5万人次,同比2022年同期日均增长194.9%。除了北京、上海、重庆、三亚等热门城市航线火爆外,三四线城市的航空市场热度增长明显,直接拉动当地的经济。

旅游市场持续火爆 旅游热度创新高

出游方面。这个假期,旅游市场持续火爆,创造了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上最高的旅游热度。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国内游出游人数达到8.26亿人次,同比增长71.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同比增长129.5%。出入境方面,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查验出入境人员1181.8万人次,日均147.7万人次,是2019年同期的85.1%。

大数据分析 这次假期出游有哪些新特点?

那么,今年的这个假期出游出行方面呈现哪些新特点?我们先看看大数据带来的分析。

中国移动梧桐大数据统计分析显示,短途游热度不减,中长途游持续升温。200公里以内的短途游占比达到38%;200公里—500公里的中等距离出游占比32%;500公里以上长途游占比为30%。从游客出游天数上看,3天及以上的出游人数占比最高,达到60%。聚焦这部分人群进一步分析发现,到访1个城市的人数占比为65% ,说明深度游越来越受青睐。假期全国日均出行次数同比增长128%,全国主要商圈的消费次数同比增长了142%。

中长线游升温 文体旅融合趋势明显

景区观光、都市休闲、乡村旅游、探亲访友,这个假期,旅游市场呈现出以下几大新特点。

特点一:中长线游持续升温。这个假期,各地邮轮旅游陆续复航,多艘邮轮从青岛、天津等地港区出发,开启韩国济州岛之旅;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通航点增加至30余个。境内游客使用银联卡在境外商户消费日均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3倍。与前几年火热的本地游、周边游相比,今年随着人们流动加速,从跨城到跨国,出行半径显著增加。

特点二:亚运游、小众游市场火爆。假期期间,杭州亚运会赛事火热进行,前往杭州观赛、旅游及休闲娱乐场景的出行需求攀升。此外,今年假期不少小众城市酒店订单量增幅明显。

特点三:文体旅融合趋势明显。假日期间,上海迪士尼乐园、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武汉黄鹤楼等文化地标成为热门目的地;成都、长沙、重庆、广州、西安等富含“网红”文化的城市更受青睐。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多元化,激发游客出游的触点越来越小,一支视频、一顿美食、一场赛事、一场音乐节,都可能促成“说走就走”的旅行。

三四线城市航空市场热度增长明显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三四线城市的航空市场热度增长明显。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这个假期前往拥有支线机场的城市机票预订量超过疫情前,像海南琼海、新疆莎车、黑龙江漠河等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增长超过2倍。

支线机场是指年度旅客吞吐量在200万人次以下的机场,开通的航线主要是与省会机场或临近的枢纽机场相连的航线。记者发现,随着支线机场航线班次变多,枢纽机场的中转变方便。一条条航线连成了一张航空网络,并且越织越密,让三四线城市的通达性不断提升,这也直接带动不少小众旅游目的地“火爆出圈”,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大早,导游李松就和十几个同行们手举接机牌,在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等待着即将到达的旅客。

李松告诉记者,他做了十多年导游,今年是游客量最大的一年。延吉位于中朝边境,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由于地处边远,机场就成了这里连接其他城市地区最快捷的纽带。延吉机场在通航初期仅有沈阳、长春两条航线,近几年,机场相继开通了前往北京、上海、大连等枢纽机场的航线。

逐步丰富的航线网络、不断刷新的游客量新高,也给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不少旅行社就采取根据机场进出港航班时刻来调整游客行程计划的方式,灵活安排旅游行程。

小机场不仅给延吉带来了游客,更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今年上半年,延吉市接待旅游人数409.9万人次,同比增长386%,旅游收入55.42亿元,同比增长678%。

文旅消费市场火热 多项经济数据实现增长

这个假期,全国文旅市场、消费市场人气旺、活力足,销售平稳较快增长,绿色、健康、智能类商品销售增长明显,个性特色、互动体验型服务消费持续升温,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多项经济数据都实现增长。

假期里,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集中上市,叠加各种优惠政策,推动消费市场持续恢复扩大。假期八天,银联网络交易活跃,从日均交易金额看,住宿行业同比增长约44%,交通行业同比增长20%;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日均销售额同比增长8.6%,绿色、健康、智能类商品颇受市场欢迎。

重点商圈聚人气强信心的效能凸显。各地把特色文化融入城市地标,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促进商贸零售、旅游观光、文体娱乐等多种消费业态深度融合。

中秋国庆假期,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商圈日均客流量同比增长1.6倍。北京市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企业实现销售额92.7亿元,同比增长21.8%;杭州市外来消费金额达到101.49亿元,同比增长58.3%。

人们出行半径明显扩大。中国移动、出行平台综合数据显示,假期里,200公里以上的中长距离出游占比超六成,国内重点城市酒店预订量同比2019年增长两倍,长线游、小众目的地的订单量环比“五一”假期增长3倍左右。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中秋国庆假期,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3%。

服务消费迅猛增长。各地在交通出行、景区预约、酒店住宿等方面提供便利,提升消费体验。国家信息中心基于消费订单数据研究后发现,中秋国庆假期,我国生活服务消费活力指数日均值同比去年同期高出47.1个点;旅游、休闲娱乐类活力指数更是超出去年同期215.4个点和103.8个点,服务业正处于快速恢复的景气区间。

假期文化体育市场消费活跃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秋国庆假期,居民文体消费需求上涨,文化体育市场消费活跃,此外,日用品及家居类商品消费也快速增长。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中秋国庆假期,文化体育服务消费市场快速升温。文化和体育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5.4%,其中,艺术表演场馆、群众文体活动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8.6%、76.9%,体育相关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7.1%。

日用品、化妆品及服装鞋帽类商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7.5%,家具零售、陶瓷石材装饰材料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1.3%、32.3%,反映家居相关消费升温。

同时,粮油食品及消费升级类商品消费平稳增长。中秋国庆假期,粮油食品、综合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1.5%、25%。其中,果品蔬菜、肉禽蛋奶等必需品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8.8%、29.6%,金银珠宝、通讯器材等商品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5%、16.5%。

假期全国揽投快递包裹超50亿件

假期当中,快递业仍然马不停蹄。国家邮政局发布数据,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全国揽投快递包裹超50亿件。

国家邮政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国庆放假期间,全国邮政行业揽收快递与包裹25.75亿件,日均揽收量同比增长8.6%;投递快递与包裹25.72亿件,日均投递量同比增长18.7%。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平均每天出游人次超过1亿,各地各种消费模式、消费场景创新延展,为消费持续恢复注入强劲动能。邮政快递业积极探索“快递+旅游”的行业融合发展新路径,通过发挥寄递业务优势,主动融入旅游业发展,为景区游客提供旅游纪念品、当地特产、行李寄递等多项服务。全国400万快递小哥坚守岗位,穿梭在大街小巷。

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任 王岳含:一件件快递包裹满足着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释放出强劲的发展动能。随着商贸物流更为便利、交通路网更加完善,邮政快递业成为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的缩影,彰显了我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专家观点:假期消费市场火热彰显中国经济韧性

今年的中秋国庆假期,强劲需求和优质供给双向发力,城乡市场人气旺盛,有力释放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从一系列经济数据中,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中国市场的蓬勃活力。我们也来听听专家对此的分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 王微:假期市场呈现出市场火爆、文化味浓、烟火气满、潮流范足、获得感强等一系列新特点,消费市场的全面恢复和不断扩大,彰显了中国消费的巨大动能,也彰显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