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华曦3月13日,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召开会议,要求金融系统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把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做好金融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
作者:张华曦
3月13日,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召开会议,要求金融系统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把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做好金融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成效。
“金融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关键是对风险有效管控,防止经济金融大起大落。”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这样强调。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时,首次提出“统筹兼顾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健康性”。
从两位金融主管领导的表述中不难看出,金融系统将“稳”字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在此之前,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多次会议上,也明确要求银行业要“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
据悉,华夏银行董事长李民吉在内部的几次讲话中都强调要做好“三进三稳”。他表示,“三稳”即经营安全要稳、经营策略要稳、经营业绩要稳。“三进”就是服务实体经济要进、战略刚性执行要进、结构调整优化要进。
李民吉还表示,要以稳健的经营政策确保全行规模、质量、效益指标不出现大的波动,为实现进的目标不断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在华夏银行原行长关文杰调任北京农商行党委书记,原监事会主席王明兰正常到龄退休后,为保持领导班子的稳定,该行也火速补充了三名高管。2月24日,公告聘任韩建红、唐一鸣为副行长。3月5日,新选举郭鹏为监事会主席。
规模稳步迈进4.2万亿
据此前发布的华夏银行业绩快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该行资产总额为4.25万亿元,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32.0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3.63亿元,同比增长5.3%。各项指标稳扎稳打。
时间拉长来看,2017年以来,华夏银行资产规模一直稳步增长。2017-2022年资产规模增量1.54万亿元,年复合增速8.8%,处于适度水平。
此前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也显示,在不同类型的银行中,股份行和外资行较早都出现了净利润增速的下滑,2023年的净利润增速分别较上年下滑3.67%和4.93%,和其他同业类似,华夏银行2023年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64%。
据了解,该行在经营过程中,相比规模扩张的冲动,把资产质量做实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2017年以来,新班子下定决心开展资产质量攻坚战。通过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制改革,累计处置不良资产1987亿元,历史性周期性形成的信用风险管控压力减弱。年报显示,华夏银行逾欠贷款率从2016年的4.72%降至2022年的1.87%,逾欠超90天贷款偏离度由2016年的225%降至79%。
2017年以来,该行着力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比如优化授信审批管理,调整授信授权管理模式,全面建立事中监督体系。提升资产保全管理效益,加强集中专业风险处置,加快特殊资产集中经营机制建设,不良贷款现金清收比例大幅增长。同时,着力推动风险管理系统建设,优化风险模型和工具;打造“龙盾”系统,深化大数据在风控领域的应用。
华夏银行业绩快报显示,2023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67%,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60.06%,较上年末提高0.18个百分点。
“3-3-1-1”战略稳步推进
“走过创业期、初步发展期,面对高质量发展期的挑战和难题,唯有全面深化改革”。和很多银行一样,华夏银行也面临成长的烦恼,为此该行新的领导班子提出了实施“3-3-1-1”战略的改革药方 。
据悉,2017年,华夏银行董事长李民吉提出“3-3-1-1”客户战略,即聚焦3000家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优质上市公司、300家优秀地方国企、100家央企、10000家新三板上市企业,按照“时间优先、风控优先、效益优先”原则,进行综合服务,建立优质客户“白名单”。
7年来,“3-3-1-1”战略稳步推进,华夏银行对公业务规模稳步提升,客户结构有效优化。近年来,华夏银行积极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适时调整和优化认定范围,将新兴产业领军企业中的北交所上市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及时纳入白名单管理。
目前,华夏银行白名单客户总数达到16955户。而这些名单内客户的进一步开发和服务,就是该行坚持稳健发展的最大底气。
零售业务因其分散性和稳定性,也被银行业看作衡量一家机构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在行业内还有句话叫“得零售者得天下”。
华夏银行也将零售转型作为全行战略重点,确立“AUM带动客户做多、拉动存款做优”转型逻辑,建立零售板块联席联动工作体系。在产品上,该行聚焦财富、个贷、代发、收单、小微五大客群,构建客户分层分类服务体系。数据显示,2017-2022年,该行个人存款年复合增速12.1%,个人存款规模突破5000亿元;个人贷款年复合增速18.9%,个贷规模突破4000亿元。